close
作者 : 【王彤勻】 更新時間 : 2011/09/30 00:49:39
國際工業、平面、室內設計三大協會組成的國際設計聯盟後,首度舉辦的世界設計大展「交鋒」,9月30日起在台北開跑。這場空前設計盛會,透露出哪些未來趨勢?台灣設計又為其中注入什麼活力?
 
 
(Brain.com 2011年10月號426期動腦雜誌)體操選手以執著眼神,定定凝望前方的鞍馬,在賽場上義無反顧,向前衝刺,然後縱身一躍:想一次翻轉對現實的失望,扭轉自己的命運,重新贏回夢想。這是今年夏天上檔的國片「翻滾吧!阿信」最後一幕的場景,主角奮力克服逆境的硬頸精神,感動了走進戲院的觀眾,上映首週就創下新台幣3,500萬票房的好成績。

台灣的設計業,也正以這樣熱血的翻滾力量,想翻轉台灣產業的前途,與民眾生活的品質。長年以來台灣的主力產業,都在為國際大品牌代工。因為都是國外設計、台灣製造,因此台灣設計家沒有表現的空間,也欠缺磨練的機會;雖然台灣不缺有才華、在國際各獎項大放光芒的「設計師」,大部分的設計公司卻生意不足、規模偏小,在微薄收入中孤軍奮戰。

9月30日起陸續在松山文創園區、南港展覽館、台北世貿中心揭開序幕的2011台北世界設計大展,是台灣少見,集合了全世界1,200位設計師、6,000件展品,規模空前的國際設計大展。政府和設計界的通力合作,不僅讓世界看見台灣設計的實力,也重新喚起台灣人對美學的關注,是一回難得讓台灣設計「翻滾」的契機。

這場世界大展不但「空前」是國際設計聯盟(IDA)成立以來舉辦的第一次,國內外未來要再把工業設計、室內設計、平面設計大師們的作品,集合在台灣展出,不知還要等上多久。如何才能把該欣賞的看點盡收眼底?《動腦》編輯部為讀者掌握,世界設計大展透露哪些未來趨勢?台灣設計又有哪些亮點?讓外行、內行都能既看熱鬧,更能看門道。

趨勢一:創意無極限 跨界交鋒正夯
誰說平面設計師不能玩攝影?書法家不能參與設計?2011台北世界設計大展的主題定為「交鋒」(Design at the Edges),各領域設計師們也紛紛越界,不但進行跨界合作,甚至嘗試自己不見得熟悉的範疇。

四度入圍葛萊美獎、並為郭英男、胡德夫、五月天、伍佰、陳綺貞等歌手,設計過八百多張唱片的蕭青陽,在國際平面設計展中露臉的作品,應該也是平面設計吧?策展人李明道,在向這位好朋友邀稿時,心裡是這麼想的。他本來想展出蕭青陽,為「世界麵包冠軍」吳寶春設計的麵包店標誌,卻遭到一口回絕,理由是「2010年的作品,太舊了」。

2011年蕭青陽想挑戰的第一步,是攝影。在峇里島度假的他,希望用自己的身體當介質,和另一個國度對話,這次展出的作品,以他在泰國象島(Koh Chang)拍攝的照片為主,流露濃厚的異國、旅人情懷。

此外,亞洲文創跨界創作展「妙法自然」,除了展出台灣書法大家董陽孜,和40位來自亞洲各國的設計師聯手創作的240張海報,在空間設計、相關活動上也很有看頭。

台北信義誠品的空間設計師陳瑞憲,將以書法九宮格為概念,打造格局與作品相稱的恢宏展場。展覽的晚宴策劃,由歌手周杰倫御用音樂人方文山操刀,並創作主題音樂。中國平面設計師何見平,負責展覽作品集的設計、發行。曾任廣播電台古典音樂節目主持人,台灣921大地震後才開始學拍人物肖像,如今成為傳奇攝影師的曾敏雄,則為活動作攝影記錄。每一項組合都讓人耳目一新,也都是傳統書道和現代流行藝術的跨界碰撞。

趨勢二:作品綠起來 環保材質流行
造型前衛、讓人捨不得移開目光,固然是好設計的條件之一,但當地球資源一點一滴流失,如何運用永續性的材料,減少製程中多餘的能源消耗,也許是更重要的事。

世界設計大展的各個子展覽,不約而同呼應了環保趨勢,從展品到展場設計,都講求用的省、用的巧。

以「幸福所在」作為主題的設計交鋒展,展出知名運動品牌OAT Shoes製造、可天然分解的燕麥球鞋,用創意跟話題性兼具的產品,喚起世人對「綠色設計」的渴求。

除了國際品牌,台灣設計師也開始採用環保素材從事創作。根據工研院材料所研究,一節10公分的竹桿,能夠承受5噸的壓力,相當於一頭大象的重量,採伐竹子消耗的能源也只有伐木的四分之一。國際工藝設計展「跨界共生」,就秀出台灣竹籐材質製造的泡泡沙發,印證天然材質的工藝品不但比塑膠、金屬來得節省能源,也可以很有質感。亞洲文創跨界創作展策展人陳俊良甚至表示,當初連邀請亞洲平面設計大師前來參展的邀請卡,都是竹子製成的。台灣竹在大展中大大露臉,可說是隱藏版的「主角」。

不只是展品環保,大展在展場規劃上一樣用心:國際室內設計大展以發光體打造出的「光牆」,一方面營造獨特的視覺感受,一方面具備拆卸簡單、可回收再利用的特性,讓人印象深刻。

趨勢三:本土創造力 尋找台灣特色
台灣設計有什麼特色?這個問題或許會難倒許多人。一般民眾對台灣設計的印象很可能是:在國際獎項屢有斬獲,不過要具體形容喜歡哪些在地品牌的設計,或者台灣的室內、平面設計到底走什麼路數,就答不出來了。因此,2011台北世界設計大展中,國際室內設計展、平面設計展等都不約而同,想為台灣設計找到定位。

國際室內設計展以「影響與匯合」為主題,試圖連結台灣與世界的關係,為位居東西文明交會所在的台灣,建構自己的史觀。國際平面設計展策展人李明道也有類似看法,他認為,「既然在台灣辦展,就要讓大家看見台灣觀點,否則跟在紐約、洛杉磯、里昂看展有什麼差別?」因此他堅持,國內設計師要佔百分之七十的比例,而展覽的四大子分類「溫暖的真愛」、「暫時的天堂」、「魔力的連結」、「簡單的未來」,也是依據台灣設計師的特色歸納,再尋找國外風格近似的設計師加入。

在「簡單的未來」子題展出的「印花樂工作室」,由三位自高中時期就熱愛藝術創作的年輕女生,於2008年9月成立,並選擇在2011年進駐台北早期布料的集散地──迪化街永樂市場──開設實體店面。她們從台灣各地老房子的磁磚紋飾、鐵窗花樣,以及台灣特有的花草動物發掘靈感,設計典雅的布質書衣、筆記本等生活用品,不僅保存了先人的智慧,也讓更多人體會台灣草根文化之美。在這個電腦繪圖被大量應用的年代,返樸歸真的設計,反而格外迷人。

要親身體驗台灣設計的風格,不妨走進「台灣當代設計師聯展」,觀賞當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百位服裝、室內、平面、工業各領域設計師,如何建構出他們夢想中的城市聚落。齊聚的包括林磐聳、何清輝、王俠軍、姚開陽等重量級設計前輩,以及古又文、聶永真等後起之秀,老、中、青三代設計師將會碰撞出什麼火花?讓人期待。

趨勢四:設計即生活 便利性決勝負

國際工業設計展「進‧化」,展出20世紀以來的百年工業史經典作品,包括史上量產最多的福斯金龜車、網路時代前的第一台打字機,這些產品雖然外型陽春,看來歷史久遠,卻都有一個共同點:都是為了便利人們的生活而存在。1919年,影響全世界設計教育的德國包浩斯學院(Bauhaus)成立,確立人性本位的設計哲學,強調「設計的目的是人,而非產品」,這個目標從古到今,從未改變。

在南港企業區展出的58家品牌,也盡情展現對消費者友善的創意設計。以生產多功能複合事務機聞名的富士全錄,便在展場推出客製化隨選印刷的服務,讓參觀民眾體驗科技的便利。另外,要是看電影爆米花、飲料灑了一地怎麼辦?用餐時擔心筷子尖端碰到桌面,不衛生怎麼辦?品牌的貼心設計都能為你解決問題。

摸索台灣風格 從文化做起
提到北歐設計,一般人想到的就是極簡、自然;說到日本設計,第一印象則是東方氣息濃厚的禪風。但要為台灣設計找到統一、辨識度高的風格,似乎並不容易。

國際工藝設計策展人李尉郎表示,台灣設計在材質的運用上夠靈活,設計師很清楚什麼素材,才能達到明確的產品效果,擅長為自己的設計找出最適合的材料,不只運用常見的金屬、塑膠,是台灣設計一個重要的優勢。不過,台灣面積小、環境開放,對多元文化接受度高,「遇到好的就吸收」,因此很難說有單一固定的風格。

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郭介誠認為,北歐、日本的設計風格之所以能定型,是根基於深厚的文化,因此發展設計前,應該先找到足以代表台灣的強烈文化論述。他指出,2010年起的台灣設計博覽會,學界開始推「善念設計」,2011台北世界設計大展的設計交鋒展,也談「幸福設計」,兩者的概念是延續的,台灣的設計路線,也許可以朝這個方向發展。

談到設計,擅長把科技產品,設計的超級時尚,讓人愛不釋手的蘋果電腦前執行長賈柏斯曾誇張宣稱,「我們把螢幕上的按鈕,做的漂亮到讓你想伸出舌頭舔舔看」(We made the buttons on the screen look so good you’ll want to lick them),好設計就該有這樣的魔力。今年10月,打開感官,來2011台北世界設計大展,享受一場設計饗宴吧!■

設計也文藝

▲運用書法大家董陽孜的字設計的邀請卡,素樸當中,帶有濃厚的人文氣息。圖片來源:陳俊良提供

化腐朽為神奇

▲瑞典家電品牌依萊克斯(Electrolux),利用世界各大洋的漂流垃圾,打造可回收的環保吸塵器,不僅為地球盡一份心力,繽紛的配色、充滿童趣的設計,更讓吸塵器成為藝術品。圖中的吸塵器,是用來自太平洋的垃圾製成。圖片來源:胡氏藝術提供

椅子很「可口」

▲美國有67年歷史的家具品牌Emeco生產的「111 Navy Chair」,特別之處在於它們很「可口」:用111個可樂回收空瓶製成的海軍椅,造型俐落之外,還非常環保實用。圖片來源:胡氏藝術提供

知性之旅

▲美國建築師Tim Ventimiglia為台灣世界宗教博物館進行的室內設計,將博物館所在的商業大樓,成功轉換為知性、神祕的心靈淨化空間。圖片來源:德萊空間設計提供

 

資料來源:動腦網站www.brain.com.tw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翻滾吧 設計
    全站熱搜

    獅子媽shu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